華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創內容 作者: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繫後台授權 梁家其餘諸子女,個個成就斐然: 三子梁思忠,抗日英烈,為國捐軀; 四子梁思達,經濟學家; 長女梁思順,詩詞研究專家; 次女梁思莊, 哥倫比亞大學畢業, 著名圖書館專家; 三女梁思懿,著名社會活動家; 四女梁思寧,南開畢業, 陳毅元帥手下“特殊的兵”, 革命老戰士。 “人必真有愛國心,然後方可成大事。” “少年智則國智,少年強則國強, 少年雄於地球,則國雄於地球!” 沒想到, 後來是最寵愛的小兒子梁思禮, 實現了他的遺願。 父親走後,梁思禮跟母親住在天津, 後來天津淪陷, 出門動則要向日本人彎腰, 這讓年幼的梁思禮親身體會到, 當“亡國奴”和“順民”的恥辱, 在他的心裏, 一顆救國救民的科研種子,悄然埋下。 1941年,17歲的梁思禮, 獲得美國嘉爾頓學院全額獎學金, 母親東拼西湊了400元, 送他踏上去美國的郵輪。 怎知這一去, 梁思禮竟失聯了...... 左一梁思禮 他剛到美國,太平洋戰爭爆發, 一下子就和國內的親人失去了聯繫。 年僅17歲的梁思禮, 不得不一邊求學,一邊獨自養活自己。 寒假又去罐頭廠做工。 也曾住在零下40度的儲物室, 險些被凍死...... 但就在這樣惡劣的生活條件下, 他頑強地熬了過來, 並放棄了嘉爾頓學院的獎學金, 轉入有着“美國航空航天之母” 而梁思禮回國後的薪水, 只有林燁的百分之一甚至更少。 但他擲地有聲: “父親對我們最大的期望就是報國, 幾個哥哥姐姐, 都受過父親言傳身教, 國學功底屬我最弱, 可唯有“愛國”這一課,我不曾落下半節!” 回國後, 梁思禮踏上了中國航天偉業的征途, 年僅32歲, 他就成為導彈控制系統研究室副主任, 成為錢學森手下“十大名將”之一。 導彈, 如同噴着火舌的中華巨龍, 而他就是第一代中國“馴火人”, 駕着導彈這條巨龍從戰爭的廢墟, 馳向航天的大門! 剛開始,研究進展得無比艱難, 除錢學森外, 誰都沒有見過導彈和火箭, 無資料,無儀器,無導彈實物, 可就是在這樣一片空白的情況下, 梁思禮和大家一起拿命去努力。 經過反覆實驗,1960年11月5日, 我國第一枚導彈“東風一號”, 成功發射, 成為我國軍事裝備史上的一個里程碑! 美國人預言: 中國五年內不會有運載工具, 嘲笑我們“只有子彈,沒有槍”。 接連放飛“兩枚導彈”, 梁思禮並未滿足於此。 當時最先進的洲際導彈, 是全球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, 唯有將這樣的大傢伙緊緊握在手中, 才能保護我們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! 1993年, 梁思禮獲得最高學術榮譽稱號: 中國科學院院士。 東風起響徹寰宇, 護我中華百萬裏。 今天, 讓我們一起緬懷,致敬, “馴火者”梁思禮! |
|